- 现在init已经不再是shell脚本了,软链接到systemd,systemd是ELF格式
- 这节其实没啥,按规矩来,一步一步走。无非就是构建initramfs,固定的init入口,关键就是解决依赖,没了
划重点
- 当计算机开机的时候,内核(kernel)只建立了一个init进程。Linux内核并不提供直接建立新进程的系统调用。剩下的所有进程都是init进程通过fork机制建立的。
- 新的进程要通过老的进程复制自身得到,这就是fork。fork是一个系统调用。进程存活于内存中。每个进程都在内存中分配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 (address space)。
- 当进程fork的时候,Linux在内存中开辟出一片新的内存空间给新的进程,并将老的进程空间中的内容复制到新的空间中,此后两个进程同时运行。
- 老进程成为新进程的父进程(parent process),而相应的,新进程就是老的进程的子进程(child process)。
- 一个进程除了有一个PID之外,还会有一个PPID(parent PID)来存储的父进程PID。如果我们循着PPID不断向上追溯的话,总会发现其源头是init进程。所以说,所有的进程也构成一个以init为根的树状结构。
- Linux下有3个特殊的进程,idle进程(PID = 0), init进程(PID = 1)和kthreadd(PID = 2)
- idle进程由系统自动创建, 运行在内核态
- **idle进程其pid=0,其前身是系统创建的第一个进程,也是唯一一个没有通过fork或者kernel_thread产生的进程。**完成加载系统后,演变为进程调度、交换。
- init进程由idle通过kernel_thread创建,在内核空间完成初始化后, 加载init程序, 并最终用户空间
- 由0进程创建,完成系统的初始化. 是系统中所有其它用户进程的祖先进程
- Linux中的所有进程都是有init进程创建并运行的。首先Linux内核启动,然后在用户空间中启动init进程,再启动其他系统进程。在系统启动完成完成后,init将变为守护进程监视系统其他进程。
- kthreadd进程由idle通过kernel_thread创建,并始终运行在内核空间, 负责所有内核线程的调度和管理
- 它的任务就是管理和调度其他内核线程kernel_thread, 会循环执行一个kthread的函数,该函数的作用就是运行kthread_create_list全局链表中维护的kthread, 当我们调用kernel_thread创建的内核线程会被加入到此链表中,因此所有的内核线程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以kthreadd为父进程
- idle进程由系统自动创建, 运行在内核态
|--fork--> init
idle
|--fork--> kthread
- 0号进程是系统所有进程的先祖, 它的进程描述符init_task是内核静态创建的, 而它在进行初始化的时候, 通过kernel_thread的方式创建了两个内核线程,分别是kernel_init和kthreadd,其中kernel_init进程号为1
- Linux系统中的init进程(pid=1)它是Linux内核开始建立起进程概念时第一个通过
kernel_thread
产生的进程,其开始在内核态执行,然后通过一个系统调用,开始执行用户空间的/sbin/init程序,期间Linux内核也经历了从内核态到用户态的特权级转变,/sbin/init极有可能产生出了shell,然后所有的用户进程都有该进程派生出来 - 一开始内核,加载ramfs中的init,然后跳转到最终的根分区,为了保证init始终是PID1且为最终跟分区的/sbin/init,那么就要用exec,exec就是用新程序替换自己保持pid不变
- 在
sys_execve
系统调用中完成内核态到用户态的转移 - kthread 不需要切换,但是init必须要切换到用户态
0号进程创建1号进程的方式如下
kernel_thread(kernel_init, NULL, CLONE_FS);
- 1号进程的执行函数就是kernel_init, 这个函数被定义init/main.c中
- kernel_init函数将完成设备驱动程序的初始化,并调用init_post函数启动用户空间的init进程。
- 由0号进程创建1号进程(内核态),1号内核线程负责执行内核的部分初始化工作及进行系统配置,并创建若干个用于高速缓存和虚拟主存管理的内核线程。
内核编译过程自己手动配置吧,这个要是也自动化,也不是不行,就是没这个必要哈~
#!/bin/bash
set -xe
[ -e initramfs ] && rm -rf initramfs
mkdir initramfs && cd initramfs
cat > init << EOF
#!/bin/bash
echo "Hello Linux!"
echo "Hello Linux!"
echo "Hello Linux!"
echo "Hello Linux!"
exec /bin/bash
EOF
chmod a+x init
mkdir bin
cp ../sysroot/bin/bash bin/
ldd bin/bash
mkdir lib
cp -d /vita/sysroot/lib/libdl* lib/
cp /vita/sysroot/lib/libc-2.15.so lib/
cp -d /vita/sysroot/lib/libc.so.6 lib/
cp /vita/cross-tool/i686-none-linux-gnu/lib/libgcc_s.so.1 lib/
cp -d /vita/sysroot/lib/ld-* lib/
ldd lib/libdl.so.1
ldd lib/libc.so.6
ldd lib/ld-linux.so.2
ldd lib/libgcc_s.so.1
tree lib
find . | cpio -o -H newc |gzip -9 > /vita/10.initrd.img
cp /vita/10.initrd.img /vita/boot
grub配置菜单,为了保存所有实验,因此对内核以及initrd都增加实验编号
menuentry 'vita-10' {
set root='(hd0,2)'
linux /boot/10.bzImage root=/dev/sda2 ro
initrd /boot/10.initrd.img
}